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所学校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而星辰之间的交相辉映,往往能照亮更远的未来。为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动,合作共赢,开拓创新,共同发展 ”的宗旨,进一步深化新高考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课堂教学示范基地,12月15-16日,安宁中学携手曲靖市民族中学、宣威市第六中学、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在宣威市第六中学共同举办了新高考教学研修联合体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这一盛举不仅彰显了四校对于教育创新的共同追求,更为新时代高考备考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SUMMARY
领导发言,思想引领



宣威六中严校长致辞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四校聚力,正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教学相长。正如宣威六中严校长所言:每一份辉煌成绩的取得,都是扎实精准备考与深度教研活动双轮驱动的结果。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四校教师同课异构,各展所长,不仅展现了各自的教学风采,更在交流中查找短板、相互学习、启发研讨,共同研商三新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新路径。

安宁中学教育集团何校长发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何校长的发言鞭辟入里,指出了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教为主”到“学为主”的教学转变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而跨区域的教研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教师们能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

曲靖市民族中学徐校长发言

徐校长的幽默风趣,为活动增添了几分轻松愉快的氛围。他强调,四校交流对于一线老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意义重大。的确,教育需要开放与包容,需要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育的活力,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安宁中学太平学校朱校长发言

朱校长的简明扼要,则直接点出了教学研究与备考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教育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实践探索。只有深耕细作的教学研究与科学高效的备考策略相结合,才能铺就通往成功的坚实道路。

宣威市教科所李所长发言

李所长的发言高屋建瓴,她不仅肯定了此次活动的创新意义,更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她强调,教育要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达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追求多元发展。
SUMMARY
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


12月16日上午7:50-11:20,四所成员学校的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分别在不同班级进行 “ 同课异构 ”课堂展示,140余位教师参与了课堂观摩活动。






英语学科同课异构


















面对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双重挑战,各学科教师立足于新课标、新高考,积极构建学科综合体系,力求在思维的培养、思路的突破、方法的归纳以及学科的融合策略上寻求突破,以提升高考复习课的质效。
课堂上,授课教师们思路清晰,引导到位,他们像是一位位智慧的引领者,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学生们则积极响应,踊跃发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师生协作,共同为我们展现了一节又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听课老师们更是聚精会神,他们化身为求知若渴的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倾听每一场精彩的教学盛宴。他们时而沉思,时而点头,时而执笔圈点批注,记录下听课的收获与感悟。这种跨校际、跨学科的听课交流,不仅让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更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新的教学火花。

点评促发展,共研寻策略

下午14:00-16:20,分学科课堂点评和高考备考交流活动在宣威六中格物楼分会场开展。分会场活动分别由六中高三年级主任兼物理教研组长王攀、高三英语教研组长滕定芬、高三化学教研组长周志芳、高三政治教研组长王知青主持。针对上午的课堂,本次活动特邀了宣威市教科所所长李红霞点评英语科目,安宁中学物理教研组长随大伟点评物理科目,曲靖民中副校长朱煜彪点评化学科目,安宁中学太平学校黄小燕老师点评政治科目。

课堂点评结束后,老师们围绕教学模式与方法、复习备考计划、备考进度、备考特色、资料使用、课标学习、考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活动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会场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真正达到了“教以共进,研以致远”的境界。

总结促成长,聚力再起航



16:30,随着文华楼大会议室内的掌声渐渐平息,四校新高考教学研修联合体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会也缓缓落下了帷幕。此次总结会不仅是对本次活动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合作教研的展望与期许。
会上,安宁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何明发表了精彩的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宣威六中的精细化管理、教师们的良好状态以及学生们的超强执行力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何校长指出,尽管教研联合体的四所学校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差异为我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机会。他希望老师们能够持续关注并反思新高考的要求,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通过课堂诊断等方式,不断沉淀教学智慧,更好地服务于尖优生的培养,同时也要深入研究高考,超越高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宣威市教科所所长李红霞也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分享了自己今早听了四堂英语课的感受,对四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每堂课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所长指出,老师们的教学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学习目标,通过真实、具体、有效的情境作为主要载体,与高考指向保持了高度一致,这对各学科的后续复习具有很好的导向意义。她表示,虽然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其意义深远,相信每位老师都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最后,宣威六中颜静副校长发表了总结性发言。他回顾了四校新高考教学研修联合体第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在安宁中学的顺利召开,以及今天第二次活动在宣威六中的完美收官。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3度的凌烈寒冬,都阻挡不住老师们求知的脚步和奋进的热情。颜副校长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来形容老师们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老师们敬业精神的深深敬意。同时,他也对未来合作教研的前景充满了期待,希望明年春暖花开时,能够在曲靖民中再次相聚,共同续写四校合作教研的新篇章。
随着颜副校长的发言结束,四校新高考教学研修联合体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会也圆满落幕。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四所学校将继续携手共进,不断探索教育创新之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正如古人所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然而,教育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如何更好地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解答。
但无论如何,四校聚力的这一举措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也让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正如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让教育的芬芳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文章来源:宣威市第六中学(公众号)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