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汇②||弘扬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贵州省遵义市滨湖中学红色教育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杨林璋,贵州省遵义市滨湖中学校长

遵历史之道,行红色之义——遵义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苟坝会议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著名的遵义会议彪炳史册,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代代相传。贵州省遵义市滨湖中学(下文简称“滨湖中学”)在红城文化的熏陶下,在“护佑生命灵性,向着缤纷出发”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把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抓手,把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滨湖中学通过开发红色主题育人团课,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构建红色研学校本实践体系,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式学习;丰富红色研学活动,助推红色文化教育校家社合作,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中,培养时代新人。

图1:学校长征文化主题园

/

/

开发红色主题育人团课,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同学们,我们遵义为什么被称为‘红色圣地’‘转折之城’?”“老师,我知道!”“老师,我来回答!”七(6)班历史课堂上,一只只高举的手,一双双热情的眼睛,让历史老师陈欢感动并自豪。作为一名遵义人,孩子们对遵义红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基因,是流在他们血液里的文化。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语文、历史、道法等课程中,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红色故事、历史事件等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语文课上,我们选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历史课上,我们重点讲解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2:《伟大转折》红色课程分享

“火盆内炭火旺,房间里灯火明。二十人围桌坐,扭方向定乾坤。小槐树静静立,听争论讲史实。”这是我校自主开发的“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课堂的引导者是邹文辉老师,课堂主角则是扮演遵义会议主要领导人的十几名学生和扮演“老槐树”的同学。来自九(4)班的王洪宇身着“树”装,以会址旁一棵槐树的视角,生动讲述“它”的所见所闻,让现场师生“穿越”时空,真实感受伟大转折情景。

图3:学校“十月十讲”主题团课

为强化学校共青团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创新性地推出了“十月十讲”主题团课活动,以“理想信念、缅怀先烈、五四精神、生命教育、长征精神、国防教育、尊师敬教、伟大建国、沙滩文化、爱国主义”十个主题(见图3)为核心,每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并由党员教师担任主讲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历史、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精心选择了十个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主题。在授课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座形式外,还结合了观看纪录片、话剧表演、小组讨论、演讲比赛、文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团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学生成为了团课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见图4)。在团课结束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图4:《遵义会议》主题团课

/

/

构建红色研学校本实践体系,

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式学习

娄山关上,同学们埋锅造饭;播州田间,同学们下田插秧;湄潭茶海,同学们弯腰摘茶;纪念碑前,同学们肃穆默哀;大剧院中,同学们聚精会神观看演出……

在贵州省遵义市教体局开发的红色、绿色、金色三色研学体系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构建了包含红色教育内容的“3+6+N”滨湖中学研学实践体系(见图5)。每个研学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实施计划和评价,实现了红色研学活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红色研学体验。

图5:学校“3+6+N”研学实践体系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娄山关红色主题研学小组分享比赛现场,来自八(18)班的廖君晧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廖君晧谈到,当他踏上巍巍雄关,重走革命先烈们当年攀爬的天堑险隘,深深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不易,更为他们不畏险阻的精神、至死不渝的信念所震撼。

通过小组分享研学感受,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文化浸润。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红色文化,学校设计了多类红色教育项目,例如:组织学生制作红色主题板报和编辑红色资料集,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了解革命历史和先烈事迹,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创作红色剧本并进行表演,让学生深入体会革命精神,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来观看演出;举办红色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并进行现场互动交流。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增强了红色研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图6: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汇报

/

/

丰富红色研学活动,

助推校家社合作

清明以崇敬祭英烈,国家公祭日以沉痛悼国殇,九·一八以苦难洗心魂,一二·九以热血昭少年……为丰富红色研学活动,学校还通过定期举行红色主题升旗仪式,让学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并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共青团的历史和使命,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举办红色故事会和红色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讲述和朗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并评选出优秀选手进行表彰;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引导学生撰写观后感或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遵义大剧院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现场观看纪念馆的展览、历史纪录片,听取讲解员的讲解等参观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聆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精神,以此增进对红色历史的理解。同时,邀请遵义会议会址流动展览进校园,由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学生们进行现场讲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并引导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以前只在电视和书上看到革命前辈们的英勇事迹,今天的音乐剧,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精神,我很自豪自己的家乡也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大剧院观看黔剧《无字丰碑》后,同学们认认真真在研学评价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研学过程和心得体会。

这样的红色研学活动对学生而言,生动并具有感染力,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革命历史,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心。

图7:娄山关战斗遗址红色研学学习“打草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虽已放假,但滨湖中学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却并未放松。各地的纪念馆、纪念碑前,都有滨中家长带着孩子瞻仰,献花,默哀,敬礼。这是我校校家社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例子。

图8:清明节红军山烈士陵园祭扫

在红色研学实践工作中,学校强化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红色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红色价值观的培养。通过邀请在红色文化方面有研究的家长开展红色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红色教育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学校积极联系各种社会资源来校内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宣讲。如邀请老兵英雄宣讲团来校为学生讲述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邀请遵义会议会址的宣讲员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此外,学校还与当地社区、大剧院、演艺集团等合作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红色研学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通过校家社联动的教育模式,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影响力。

缤纷七彩,红色是根,家国在心,灵性不灭。我校将进一步把办学理念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办好遵义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教育,办好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教育,在红色教育路上走宽、走高、走远。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红色研学汇②||弘扬革命精神,培养时代新人——贵州省遵义市滨湖中学红色教育经验总结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hlwl-syt
  • 本文由 hlwl-syt 发表于 2024年10月14日 10:28: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hlwl.wang/843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