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各单位(部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学习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意识,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投身宣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热情。

广泛宣讲凝聚奋进力量。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牵头组建“火腿之乡石榴红”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在“宣威市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上,三位宣讲团成员进行了精彩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各单位(部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和宣传月主题,创新形式,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历史故事、文艺作品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流动课堂上街进村”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全市营造出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

文化活动促进交流融合。宣威市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专题摄影展,共展出100件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宣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此外,持续推出文艺演出、乡村春晚、非遗体验、户外表演、主题展览、阅读分享、手工、绘画等形式多样的新春文旅活动37场次。虎头山春节联欢展演、务德镇乡村春晚等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民族团结的力量;尼珠河高空跳伞表演、碗花山静态恐龙展等创新活动,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活力。

学校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各学校积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活动。西宁四小开展“巧手剪窗花,笑语迎新年——2025年非遗剪纸新年作品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赛、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艺术节、校园运动会、思政课等形式,在学生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关怀。组织开展“志愿石榴红,团结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互动环节,现场开展为各族群众书写赠送春联和拍摄全家福公益活动。宣威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志愿者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迎新春送春联活动16场次。市委统战部、市侨联以“同心同行·共谱新篇”为主题,开展“情暖侨心 迎春送福”系列活动,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送上温暖。同时,各志愿服务队联合多部门,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送医送药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氛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突出火腿、红色、驿道文化名片,拍摄短视频、宣传片,讲好宣威故事,提升“六个示范带”影响力。利用LED显示屏、社区宣传栏、村镇大喇叭等传统媒介,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投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展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视频和海报,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舆论氛围。
模范宣传引领前进方向。深入挖掘宣传靖外明德小学、王英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依托网络新媒体开设民族团结主题专栏,对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矩阵式宣传报道。各单位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并通过“火腿之乡 和美宣威”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法治宣传护航民族发展。通过印发各类宣传手册、彩页,利用“法宣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线上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普及,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做到尊法守法学法用法,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单位)依托革命遗址、主题教育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组织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企业职工等参观学习,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和团结向党保家卫国精神,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旅游融合促进共同发展。围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研发公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路线,推动“学”“游”深度融合。聚焦“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旅居生活重要目的地”定位,推进“旅游 +”和“+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新格局。让群众在行走中感悟中华文明,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在流动中增进了解,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在联动中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